(通讯员 伍鑫 王鑫喜)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由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心系旅农”社会实践团的26名志愿者组成的四支实践队伍,于7月6日上午,分赴娄底市涟源县与张家界市桑植县两地的四个乡村开展为期十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系统化的实地调研与扎实的志愿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强大动力,同时促进当地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
呵护留守,温暖相守
马合口乡实践队伍深入马合口敬老院,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公益摄影活动,为院内的长者们定格个人风采与集体温馨瞬间。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群体,创新性地开展了以“全‘SHI’爱”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怀并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活动中,志愿者们还特别加强了防溺水安全教育的普及,为孩子们的安全成长筑起坚实的防线。
芙蓉桥乡实践队伍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了安全宣讲活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及防溺水教育巧妙融合,为孩子们编织了一张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除此之外,志愿者们精心策划了成语教学活动与公益观影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搭建起一座连接知识与情感的桥梁。
![](/__local/9/5E/97/342AB6BDF56F82F98A4635D46EE_5F584971_A9675.png)
实践团成员为老人拍摄照片
![](/__local/D/DD/A2/2CD8DE48C231592EC7B59109148_86805E2A_B41D4.png)
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做游戏
![](/__local/0/5F/5D/1579D838956EB998B91D1E90D17_E1B6200F_B8E3C.png)
观影活动现场
初心坚守,匠心接力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马合口乡实践队伍采访雕刻家刘业祥先生与白绣绣娘甄华芝女士这两位非遗传承人,并近距离的学习与交流,亲身体验玉雕、木雕、石雕的坚韧之美与白族手工刺绣的温婉之韵。芙蓉桥乡实践队伍深入探访白族文化,体验白族扎染与仗鼓舞的魅力,感受白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助力白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__local/C/96/D4/7234F195F1560F4672163897DEB_ABEAFD5C_BD428.png)
刘业祥先生向实践团介绍木雕作品
![](/__local/3/FE/64/0F9E339A865055D1D74792131EE_3EE36240_DAB44.png)
甄师傅指导实践团绣花
![](/__local/8/90/6B/0DFAE88CB59ECC0B7D8BF61BF2E_D9A97DC8_C5812.png)
谢辉翠女士向实践团展示仗鼓舞视频
深耕产业,振兴乡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马合口乡实践队伍为了解梭子丘村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与潜在优势,深入烤烟厂内部,细致调研其生产流程、技术革新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实地考察“五朵金花”采摘园,了解其种植布局、作物生长状况;走访调研五龙湖水库,撰写规划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新路径。涟源县实践队伍前往茅塘镇道童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考察当地农业现状与前景,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绘制农业新画卷贡献青春力量。
![](/__local/F/00/16/9AB2E246D82E1F7CA057F48E7B6_178A6652_123D38.png)
烟农工作场景
![](/__local/1/02/F0/8EE02CA7BC99577975407D3E6B5_ADA4D772_C273C.png)
实践团观察黄桃的生长状况
![](/__local/1/37/F0/870FCA06A19BD048E3FAA282CA0_0E4F099D_54A56.png)
实践团参与体验基地日常工作
至今,吉首大学旅游学院连续11年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益人群覆盖全年龄段。展望未来,吉首大学旅游学院将深化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与外延,强化特色实践服务,推进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志愿者们将始终秉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勇于投身基层,深入农村,直面群众需求,以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